回到 中国资讯网 首页
中华民族文化工委 中国城市发展联盟共建  
www.china-product.org
中国资讯网 -- 地方资讯
第21届青海绿色发展投洽谈会海西分会举办
分享到:

第21届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海西分会举办

中国资讯网讯(燕春) 2020年7月23-25日,第21届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海西分会举办。新时代海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储能产业化”发展论坛、文化与旅游融合高峰论坛、海西州开放经济合作发展论坛同时举办。

七月的青海是最迷人的季节,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七月的青海也是最热闹的季节,游人如织、宾朋云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资源开发的主战场,是全省工业的主阵地,新能源发展的第一大地区,也是青海湖和“三江源”最为坚固的生态屏障。海西拥有中国地理杂志力荐人一生必去的“天空之境”、久负盛名的奇观“万丈盐桥”、神秘的“外星人遗址”、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红崖“火星基地”等一批闻名遐迩、极具地域人文特色的旅游奇特景观。

近年来,海西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升级版”,实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向“示范区”跨越,扎实推进“一优两高”落实落地,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最好最快的时期。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政于1954年,现辖格尔木、德令哈、茫崖三市,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和大柴旦一个行政委员会,共有35个乡镇(街道)、305个村(社区)。常住人口55万,其中户籍人口40.38万。因居青海湖以西,故名海西。州域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5.10%,是青海省区域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州,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占全州总面积的78.76%,故柴达木又成为海西州的代称。

海西会展中心

海西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处于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曾是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辅道。境内兰西拉光缆、青新光缆、青藏750千伏交直流联网线路贯穿全境,格尔木—拉萨成品油输油管线和涩宁兰输气管线分布境内,青藏铁路和国道109、315线横贯全境,并与国道215线、西部大通道及省、州道纵横贯通,形成四通八达、衢通四省的交通通信网络,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和祖国西部腹地的交通枢纽,也是支援和稳定西藏、南疆的重要保障基地。

据考古发现,早在23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境内就已有人类活动,留下了众多遗址遗迹,后来又有张骞到访、王莽置郡、吐谷浑建国、隋炀帝设县、卜烟帖木儿封王、俺答汗进驻、固始汗一统等著名历史事件。海西文化多元,是昆仑文化的发祥地,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问祖、朝圣修炼的圣地,同时由昆仑文化这座“文化富矿”孕育衍生的诸羌、吐谷浑、吐蕃、德都蒙古、藏族等多元文化都曾在柴达木尽情绽放,留下了极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举世闻名,已发现矿产11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90种,矿产地818个,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188万亿元以上,是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是全省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尤其是钾肥产能占到全国的90%以上,为全国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钾盐、镁盐等9种资源量居全国之首。此外,境内太阳能、风能资源特别丰富,年平均日照数在3000小时以上,年风能可利用时间达3500~5000小时,全州太阳能发电理论装机容量40亿千瓦,相当于177个三峡。

海西州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世界屋脊和深居内陆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大部分旅游资源都保持了原始风貌,景观独特、奇美、神秘,是开展登山旅游、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文化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朝觐和了解蒙藏民族风情的理想胜地,也是我国旅游向西部转移的一个新增长极。长江源头、雅丹地貌、茫茫戈壁、海市蜃楼、千年冰川、万丈盐桥、昆仑山道教圣地、西王母瑶池、二郎神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吐蕃古墓葬群、“天空之镜”茶卡盐湖等闻名遐尔,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引来源头活水。

全州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多风、缺氧、寒冷,年平均降水量17.6~495.6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354~3526毫米,平均空气含氧量仅是平原地区的72%。境内河湖众多、水量丰沛,长流性河流达80余条。海西与环绕四周的三江源、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独特单元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河长江发源于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地区,北部的祁连山滋养了黑河、大通河乃至青海湖70%的补水量,发源于海西州天峻县的黑河对甘肃、内蒙古乃至黄土高原的防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通过柴达木地区的稀释、消减、兼容,把内蒙古、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等地区肆虐的沙漠围挡在昆仑山以北,成为“中华水塔”三江源非常重要的生态屏障。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于2005年10月被列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而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多年发展,初步构建起了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炭综合利用、金属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生物为主的七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框架,格尔木、德令哈两个工业园建设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大柴旦、乌兰两个工业园加快推进建设,冷湖工业园、都兰现代科技产业园正在抓紧筹建,“一区多园”格局逐步形成。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定为“西部大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盐湖特色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在工业化带动下,全州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现有各类城镇24个,其中城市3个(即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茫崖市),建制镇21个,城镇化率达到75.1%。

海西是一个移民型、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有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2%。各族干部群众扎根海西,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培育打造了“创新卓越、包容大气、务实诚信、担当奉献、感恩图报”的新时代海西精神,成为柴达木人共同的精神之魂和价值追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谱写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崭新篇章,保持了全州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两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脱贫攻坚成效突出,率先在全国藏区实现整体全域脱贫,荣获全省唯一的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奖”。

“十三五”时期,海西州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与时俱进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着力实现转型发展,重点打造千亿元锂产业、千万吨级高原油气田及油气化工产业、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千亿元新材料产业、千亿元高原特色生物产业“五个千”产业集群,努力实现“两个率先”、迈上“三个台阶”,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强州。

海西会展中心建筑面积19042平方米,设有标准展位408个。共分为海西综合馆、生态经济发展馆、循环经济发展馆、数字经济发展馆、CD经济发展馆、文化旅游馆、企业馆和格尔木、德令哈、茫崖、都兰、乌兰、天峻、大柴旦七个地区发展馆,通过地区发展、产业提升、生态治理等多个方面,展现海西近年来的辉煌历程,场馆内部现代化设施完备,为海西州举办大型会展、贸易洽谈会、商务交流活动提供配套齐全、设施一流的场地,具备举办大型活动、文化旅游、产品展示促销等多种功能,为地区发展会展经济提供具有规模性、综合性、规范性、完善性为一体的功能设施齐全的会展平台。 (责任编辑:张静)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中国网络电视台| 中广网| 中新网| CCTV| 中国政府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凤凰网| 和讯| 雅虎| 网易|

中国资讯网中国资讯网 1998 - 2020
www.china-product.org

中国资讯网 中华民族文化工委 主办 京ICP备05002693号
本网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服务概览 | 新闻媒体资讯共享 | 联系我们 |

网络支持:北京创世英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