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中国资讯网 首页
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主办  
www.china-product.org
中国资讯网 -- 中国艺术名家
孙佩杰:听雨青山绿水间
分享到:

中国资讯网北京讯(高文瑞)观佩杰近期创作的部分水墨作品,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新的感觉。初以为,他在采取新派画法,看不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笔法。而凝神细看,又无一分新派画家的方法。这种效果,可能在于他绘画中的皴法细腻绵长。

佩杰的笔在纸上,有正有倒,笔走游龙,犹如纸上搏象。他画中的皴法并不明显,看不出明显的撕笔痕迹。这正形成了他的绘画特点,看不出笔法就是笔法。皴法的创造源于自然,同时又要为表现自然服务。石涛曾说过:“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传统的方法,在佩杰的手中有了新意,也符合他的创作形式。

佩杰的画作写意之中有工笔。烟波浩渺之中,能看到细腻的波纹;崇山峻岭之上,却有成片的夹叶树。夹叶树的画法是佩杰的特色。它是枫树、柿子树、榕树、榆树等圆叶树的统称。写意山石工笔树法,少见。这种画法色彩丰富,可平可圆,有收有放,视觉效果很好。写意之中又有了装饰性。他的画法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但不囿于此,有创新。

画面墨块横切的画法也是他的一个特色,线条横排,这在自然景物中极为少见,也不可能那么巧合。但他把这种偶然运用得非常合理,看起来层次感很强,重要的是和谐自然。横切的方法,来自于他多年做编辑工作。把把报纸上画插图的方法运用到水墨作品中来,使画面在黑白的对比中更具张力。

佩杰的画,没有山花烂漫的艳丽,却有山暝水暗的深沉。画的用色大多偏冷,以青绿为主。颜色用得最多的是花青、褚石、藤黄、石青、石绿。他认为,水墨画创作,是水墨与色彩的有机结合,以水墨为精神主体,色彩辅以水墨精神的体现。他作画,在色墨交融的基础上,施以暖冷罩染,这样出来效果浑厚,有张力。看他的画作,烟雨蒙蒙,清新秀丽。

灰色也是他作画的主要颜色。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认为,画家要对山山水水有全面的认识,要观夜山,才更能体会自然的浑厚。佩杰曾去过黄山,在北海宾馆住过两夜。他特意深夜出游,景色与白日完全不同。路上出奇的静,四周黑蒙蒙的,松石云水浑然一体,更显出山的幽暗、深邃,神秘、奇妙、博大、雄浑。那种朦胧的感觉,他心领神会。正所谓:“山川,天地之形势也;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他对夜里的山水有了特殊的感觉,那种特殊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他。兴之所至,他曾夜里开车到北京西山,在那里坐上几个小时,用心与蜿蜒的流水与千仞的高山交流,兴尽则返。这种感觉融于笔端,自然会产生玄妙、幽深的感觉。

在去过加拿大后,他的画有了新的变化。在那里,他看到了异国风情,看到了秀丽的景色,看到了那里植被的颜色。这为他的灵感增加了新的源泉。色彩有了不同,晕染出的树是一块块的黄、蓝,明显多了紫色。这是自然给他的启发。他在不断尝试,走自己的路。

他笔下的山水,多采用高远的视角,给人气象万千,变化无穷的感觉。虽是咫尺之间,却有江山万里的气魄。他的画作不是站在一山一水之上来看景物,没有那种近大远小的强烈反差。他不偏不倚,仿佛是一只鸟,飞到高空去俯瞰景物。构图也是一种极为自然的布局,符合大自然的原貌。图画的中间为重心和表现的重点,使人感到画作的简洁、不拖沓,直奔主题。同时,体现出了一种均衡的对称,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精神。

佩杰的画有明显文人画的特点。他学画从明清入手,上追宋元。佩杰认为,艺术不能只作画,要从各方面吸取营养,涵养自己,要多看真山真水;要学习古人留下的传统文化,秦汉艺术的自然质朴、魏晋时代的人文崇尚、唐宋诗词及元明清文人画的情怀、感情的宣泄,这些都在艺术上达到巅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智慧。他注重做人的品格和做人的境界。人的修养高,心境和画境才能高。他的画室堂号“听雨庐”,取其净物、洗尘之意。他常坐于斗室内,用手研着墨,心中就像是听到了沙沙的雨声。万籁俱寂,静静地经历着洗涤。宇宙洁净,他的心也静了。此时,墨已研好,心也入境,蘸墨挥毫,得心应手。(责任编辑:李漫莉)

台湾长春祠写景
陶然幽荫图
北京潭柘寺揽胜图 戒台翠霭

一卉能令一室香
云林入定 梵宫无尘
汇通祠凝翠图
荷韵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 光明网| 中国网络电视台| 中广网| 中新网| CCTV| 中国政府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凤凰网| 和讯| 雅虎| 网易|

中国资讯网中国资讯网 2001.12 - 2013
www.china-product.org

中国资讯网 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 主办 京ICP备05002693号
本网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本网免责声明 | 合作伙伴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络支持:北京创世英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